大武口区:创新服务型执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新华网

大武口区:创新服务型执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

2025-07-22 09:22:08
来源:大武口区委宣传部

  创新服务型执法举措,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通过着力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监管模式,以提升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事前预防,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推行“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真正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型执法举措。

  积极鼓励辖区内叉车使用单位加装和使用司机权限采集、司机行为识别、周边环境预警等安全保护装置,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指导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其叉车进行安全升级改造,将信息化预警装置应用到叉车使用管理的案例已成为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目前已在石嘴山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

  落实包容审慎,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贯彻执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依法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善用会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权基准,坚持过罚相当、法理相融。

  今年以来,大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立案办结普通程序案件66件,其中从轻处罚16件,同比增长14.3%;减轻处罚8件,同比增长100%;不予行政处罚11件,同比增长450%。同时,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开展说服教育11次、劝导示范6次,指导约谈6次,督促经营主体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实现监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创新普法宣传,推进服务型执法。聚焦电子秤“缺斤短两”问题,联合多部门在辖区早市、农贸市场先后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20余场次,现场免费为群众张贴标签,帮助消费者辨别“鬼秤”,有力的打击了不法商贩。目前,“手机变砝码”宣传活动已作为先进做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这项举措切实提升了消费者识假防诈和维权便捷性,使计量监管更加惠及民生,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落实三项制度,提升执法效能。以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结合季度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全面评查近五年来的行政处罚案卷,邀请大武口区司法局、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参与案件评查工作,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分工、举一反三、限时整改、逐条销号形成闭环,以案件评查推动文明执法,以案促改提升办案质效。全面推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办案系统案件全过程录入,确保行政处罚案件100%录入,全面落实行政处罚全过程记录,不断规范行政执法。

  规范涉企检查,落实“亮码入企”。针对存在检查频次较高、检查方式不够规范、检查结果处理不够透明等问题,为规范涉企检查全流程,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干扰,积极推行“分级分类实施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亮码入企”监管服务模式,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和专项检查计划,主动向社会公布实施,明确检查时间、事项、方式、比例和频次等内容。通过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开展扫码入企赋码流程培训、印发操作手册、推行非现场检查、对行政检查实施情况开展质效评估测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多举措规范涉企检查,坚决遏制“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运动式检查”等乱检查问题。

  落实案件回访,规范信用约束。定期开展案件回访,帮助找准问题隐患,指导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结合“送法入企”,以监管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同时,包容审慎实施信用约束,对实施从重处罚罚款金额三千元以下的情形不予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简易程序不予公示、从轻减轻处罚案件公示期限缩短为三个月,助力经营主体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获得经营主体好评。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机制,推动实施“一站式”修复,提高信用修复便利度,尽心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助力市场主体重焕活力。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